8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珂研究组与肖庚富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论文题为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reduce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 related fatality(《钙离子通道抑制剂降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致死率》)。该工作发现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具有显著的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效果。
近年来,新发突发烈性病毒的感染和传播在世界范围内给人类健康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在我国新发,并流行于东亚地区的病毒性传染病,由一种蜱传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所引起1,2,3。目前,针对SFTSV既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也缺乏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4。由于该病起病急骤,临床病死率高(12-50%),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201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急需研究的重点疾病(priority disease)清单,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4。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珂研究组和肖庚富研究组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刘玮研究团队联合攻关,通过对FDA认证的临床药库进行筛选,在细胞水平发现钙离子通道抑制剂贝尼地平等能够显著抑制SFTSV的入侵及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为在体内水平研究上述药物的潜在抗病毒效果,该研究中首次尝试了SFTSV对人源化小鼠的感染,并发现人源化小鼠模型是SFTSV感染的致死性动物模型,且能部分模拟临床SFTS病人体内的病症。基于这一致死性小鼠模型,研究进一步在体内水平证实了贝尼地平、硝苯地平抑制SFTSV复制及显著降低病毒感染引起的致死率。在此基础上,该联合团队对SFTS临床病人的大数据开展了回溯性研究,首次揭示了硝苯地平抑制患者体内SFTSV复制,显著降低SFTSV感染引起的病死率(降低5倍以上)。这项工作为SFTSV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也提示钙离子通道抑制剂类药物可能具有较为广泛的抗病毒效应。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黎浩副研究员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肖庚富团队的张磊砢副研究员为该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彭珂研究员及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刘玮研究员为该文的通讯作者。研究受到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志红研究员团队及邓菲研究员团队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高端用户项目和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基金的支持。
图示:钙离子通道抑制剂抑制SFTSV病毒内化及基因组复制
参考文献
1.Yu, X. J. et al.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n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4, 1523-1532, doi:10.1056/NEJMoa1010095 (2011).
2.Kim, K. H. et al.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outh Korea, 2012.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19, 1892-1894, doi:10.3201/eid1911.130792 (2013).
3.Takahashi, T. et al. The first identification and retrospective study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in Japan.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9, 816-827, doi:10.1093/infdis/jit603 (2014).
4.Li, H.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laboratory-diagnosed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in China, 2011-17: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18, 1127-1137, doi:10.1016/S1473-3099(18)30293-7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