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学术期刊《Antivira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肖庚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Development of horse neutralizing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against Junín virus。该研究获得了针对四级病原胡宁病毒(Junin virus, JUNV)的马抗血清及其衍生抗体,有望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
JUNV是沙粒病毒科哺乳动物沙粒病毒属的重要成员,在我国被列为第一类危害程度的人间传染病毒,在大部分国家被定义为A级病原。针对其感染性材料的检测、研究和相关活动均需在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进行。JUNV天然宿主为野鼠,人类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携带病毒的野鼠、或其分泌物及排泄物、被其污染的食物和带有病毒的气溶胶等而被感染,从而导致阿根廷出血热(致死率约为30%)。近年来,随着人员和物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包括胡宁病毒在内的五个流行于南美洲的致病性新世界沙粒病毒(胡宁病毒,马秋波病毒,瓜纳瑞托病毒,萨比亚病毒和查帕尔病毒)有向北美洲、欧洲和亚洲传播的风险,对全球的生物安全形势造成威胁。当前,阿根廷批准减毒活病毒疫苗(candidi#1)用于预防JUNV,并采用康复期病人的血浆制品用于其治疗。但康复期病人血浆来源有限、存在血源疾病传播隐患,且除阿根廷之外的大部分国家均无批准的防控产品用于临床。针对JUNV的小分子化合物、单抗等仍处于研究阶段,针对JUNV等五个致病性新世界沙粒病毒的广谱候选药物也未见报道。
基于抗体类药物用于传染病的治疗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的特点,且我国在马抗血清制品的生产工艺上较为成熟,本研究开展了针对JUNV为主的致病性新世界沙粒病毒的马抗血清研制。首先,本研究在小鼠体内对比了三种不同抗原(蛋白、DNA和假病毒粒子)刺激机体产生针对JUNV中和抗体的能力,发现DNA和假病毒粒子均可诱导小鼠机体产生高滴度中和抗体(血清NT50>2560)(图A)。随后,本研究以DNA和假病毒粒子为抗原,在马体内对比了不同免疫策略刺激机体产生针对JUNV中和抗体的效率,发现以假病毒粒子为抗原、每间隔两周免疫一次、连续免疫四次,可诱导马匹产生高滴度中和抗体(血清NT50>2560)(图B)。经过对抗血清进行初步纯化,得到免疫球蛋白IgG;并采用胃蛋白酶对Fc进行切除,得到F(ab’)2。进一步地,本研究对总抗体进行二次纯化,得到特异性针对JUNV受体识别亚基的IgG和F(ab’)2,二者在体外对JUNV的半数作用浓度(IC50)分为0.8 μg/ml 和2.0 μg/ml(图C),且对马秋波病毒,瓜纳瑞托病毒,萨比亚病毒和查帕尔病毒具有交叉中和作用(图D)。
依据以上方法,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对致病性新世界沙粒病毒具有广谱作用的马抗血清和其衍生产物,相关方法和所得抗体及其应用已申请专利。本研究所呈现的马抗血清制备策略,对开发烈性病毒的马抗血清及其衍生抗体产品具有示范作用;所得的马抗血清衍生抗体,对我国防控输入性阿根廷出血热等南美地区出血热具有潜在用途。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潘晓彦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肖庚富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ZDRW-ZS-2016-4)、传染病重大专项(2018ZX10734-404)和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6354219304012?via%3Dihub
图 A 假病毒免疫后小鼠体内血清中和滴度的变化;图B 假病毒、DNA及二者组合免疫后
马匹体内血清中和滴度的变化;图C 纯化所得IgG和F(ab’)2对JUNV的中和作用;图D受
体识别亚基GP1特异性IgG对五个致病性新世界沙粒病毒的交叉中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