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多地通报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的事件。作为新冠病毒的三种传播途径之一,气溶胶到底是什么?什么情况下病毒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来看专家解读。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气溶胶。气溶胶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颗粒直径一般小于0.1毫米,我们熟悉的PM2.5就是一种气溶胶。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病毒的感染者,他通过呼吸或者咳嗽、打喷嚏,这样产生的一些微粒,然后在空气中感染到别的个体,那么这就叫气溶胶传播。”
由于气溶胶颗粒极小,重量极轻,能够在空气中悬浮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密闭空间及空气流通不佳的地方,病毒更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如果是通风不良的话,在这样的空间里面,它就会实现一个远距离的传播,在户外的时候,一般感染气溶胶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因为气溶胶被感染者呼出或者是咳嗽排出之后,在户外它会迅速稀释掉。”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户外我们就可以放松警惕,呼吸、咳嗽、说话等行为都可以产生气溶胶。专家提醒,对于大众来说,预防气溶胶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佩戴口罩。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为了有效的防止气溶胶传播,实际上是在自己的家里面加强通风,也就是可以经常开窗,另外自己在户外也是尽量避免人员的聚集。”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方宇航 王俊 责任编辑 晓文)